时间: 2025-05-01 23:5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0:22
拾遗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收集遗漏的记录”或“整理遗失的记载”。它通常指的是对历史、文献或知识中遗漏或被忽视的部分进行收集和整理的工作。
在文学领域,拾遗记可能指的是对古代文献的补充和校勘,如《拾遗记》(又名《搜神记》)是一部古代志怪小说集。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细心地收集或整理散落的资料。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献学,拾遗记可能特指对历史文献的补充研究。
同义词:补遗、辑佚、校勘 反义词:遗漏、忽视、忽略
拾遗记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拾遗”意味着收集遗漏的东西,“记”则是记录或记载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和学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文化中,拾遗记**常常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知识的追求联系在一起。它体现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拾遗记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默默无闻的学者和研究者,他们致力于挖掘和保存人类的知识宝库。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曾参与过一个项目,旨在拾遗记一些被忽视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拾遗记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拾遗记: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拾遗记,
收集那些被遗忘的诗句,
编织成新的篇章,
让古老的灵魂再次歌唱。
拾遗记让我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满是尘封的书籍和手稿,以及那些专注的研究者。视觉上,我可以看到柔和的灯光下,书页翻动的声音和笔尖在纸上滑动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拾遗记可以对应为“collecting lost records”或“compiling遗佚”。在不同的文化中,对历史和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拾遗记的概念在任何重视历史和知识的文明中都是重要的。
拾遗记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也展示了人类对过去的探索和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拾遗记提醒我要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同时也激励我去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1.
【拾】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同: 涉
【组词】
拾级
2.
【遗】
(形声。从辵(chuò),贵声。本义:遗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遗,亡也。 、 《释言》-遗,离也。 、 《易·泰》-不遐遗。 、 《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君惟不遗德刑。 、 《列子·说符》。注:“弃也。”-得人遗契者。 、 汉·贾谊《过秦论》-亡矢遗镞。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行若遗。
【组词】
遗簪坠屡、 遗佚、 遗逸、 遗宝、 遗简
3.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