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2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22:33
词汇“五箭”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常用词汇,因此它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可能并不明确。从字面上看,“五箭”可以理解为五支箭,这可能与射箭**、军事策略或某些文化象征有关。
由于“五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源自古代对箭矢的使用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可能有所扩展或变化。
在一些文化中,箭矢象征着力量、方向和目标。五箭可能被用来象征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或者强调集体行动的力量。
由于“五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情境。
在诗歌中,可以将“五箭”比喻为五个不同的元素或力量,共同创造出美丽的景象或强大的力量。
在不同文化中,箭矢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文化中,箭矢可能象征着保护和防御,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象征着攻击和征服。
“五箭”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象征,用于表达团结、力量和精准。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探索其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的含义,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个人的表达和创作中。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箭】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箭,矢竹也。 、 《周礼·职方氏》-其利金锡竹箭。 、 、 《礼记·礼器》-如竹箭之有筠也。 、 《仪礼·乡射礼记》-箭筹八十。
【组词】
箭笋、 箭茁、 箭萌、 箭筠子竹、 箭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