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8:14
“坐论”字面意思是指坐着进行讨论或辩论。基本含义是指在一种较为轻松或非正式的环境中,通过对话或交流来探讨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学术讨论。
“坐论”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古人在进行深入讨论时往往选择坐姿,以示尊重和专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泛指任何形式的讨论,不再局限于坐姿。
在**传统文化中,“坐论”常与文人雅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智慧和学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描述学术或专业领域的交流活动。
“坐论”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平静和专注。联想上,它让我想到一群智者在安静的环境中深入探讨问题的场景,充满了智慧和理性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坐论”常常出现在与朋友的聚会中,我们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讨论最近的生活、工作和学*情况,这种交流让我感到放松和愉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坐论”:
在月光下,我们坐论星辰,
思想的火花在夜空中闪烁。
每一句话,都是心灵的触碰,
在静谧中,我们找到了共鸣。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群人在一个安静的图书馆或书房中坐着讨论,周围是书架和柔和的灯光。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背景音乐和低沉的讨论声。
在英语中,“sit and discuss”或“sit and talk”可以对应“坐论”,但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更多是通过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坐论”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种交流方式,还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都有很大帮助。
1.
【坐】
(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 、 《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 、 《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 、 《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 、 《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 、 《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 、 《书·太早上》-坐以待旦。 、 《礼记·玉藻》-坐如尸。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 、 《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 、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2.
【论】
(形声。从言,仑(lún)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引证】
《说文》-论,议也。 、 《论语序集解》-论理也,次也。 、 《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坐而论道。 、 《史记·张仪传》-臣请论其故。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留连论诗。 、 《资治通鉴·汉纪》-与蒙论议。 、 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几人论议。
【组词】
论道、 论黄数黑、 论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