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3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39:56
词汇“惇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古风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或文言文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惇典”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惇典”由两个字组成:“惇”意为厚道、敦厚;“典”意为经典、典范。因此,“惇典”整体上指的是厚道而有典范意义的事物或人。
在文学语境中,“惇典”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具有典范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古风。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用来评价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
“惇典”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古代文学中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主要保留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学术研究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惇典”这样的品质,认为这是君子应有的风范。在社会背景中,这种词汇的使用往往与推崇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有关。
“惇典”一词给人以正面、庄重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但如果需要在正式或文学性的写作中表达对某人品德的赞赏,可以使用“惇典”来增强语言的文雅和深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惇典之风,流传千古,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画像或古代书院的景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或古典诗词的朗诵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品质和概念,如“integrity”(正直)和“exemplary”(典范的),可以部分表达“惇典”的含义。
“惇典”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深度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推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1.
【惇】
(形声。本义:敦厚,笃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惇,厚也。 、 《书·洛诰》-惇大成裕。 、 《书·舜典》-惇德允元。 、 《书·皋陶谟》-惇叙九族。 、 《国语·晋语四》-守学弥惇。 、 《汉书·公孙弘传》-惟戾以惇谨复终相位。
【组词】
惇大、 惇谨、 惇朴、 惇厚、 惇惇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