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1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16:42
“昼日三接”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日中而克,昼日三接。” 字面意思是白天三次接触或见面。基本含义是指在一天之内多次会面或接触,通常用来形容频繁的交流或互动。
“昼日三接”源自《左传》,是古代文献中的用语,后来逐渐被用作成语,保留了其原始的含义和用法。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成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意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频繁的交流和互动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尤其是在商务和外交领域。这个成语体现了人重视沟通和协商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忙碌和充实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事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情感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的工作节奏和高效的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紧急项目中体验到“昼日三接”的情况,团队成员为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不得不在一天内多次开会讨论和调整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将“昼日三接”融入描述忙碌生活的场景:
晨曦初露,昼日三接,
忙碌身影,穿梭不息。
言语交织,思绪飞扬,
终在夜幕,成果显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et multiple times a day”或“frequent meetings”,但这些表达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因此在表达上不如“昼日三接”那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
“昼日三接”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文化特色,也反映了人们对于高效沟通和频繁互动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文化深度。
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摘笔摛词,当筵授简,叨陪~。
1.
【昼】
(会意。从日,从畫(画)省。从日,表示太阳。从畫,表示一种界限。本义:白天。与“夜”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昼,明也。日之出入,与夜为介。 、 《周髀算经》-昼者,阳。 、 《易·系辞》。注:“乾为昼。”-昼夜之象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组词】
昼日昼夜、 昼夕、 昼眠、 昼锦、 昼暮、 昼宵、 昼景、 昼伏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