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4:36
淡忘:指逐渐忘记或记忆变得模糊,不再清晰记得某件事情或某个人。这个词汇强调的是记忆的减退和淡化过程。
“淡忘”由“淡”和“忘”两个字组成。“淡”原指液体稀*,引申为不浓烈、不明显;“忘”即忘记。两者结合,形成了表示记忆逐渐减退的词汇。
在某些文化中,淡忘被视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个体减轻心理负担。在社会层面,淡忘也可能被用来形容历史的遗忘或忽视。
“淡忘”往往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或无奈,因为它涉及到失去和遗忘。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无情和记忆的脆弱。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一些重要的时刻或人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忘,这种体验让人感到时间的残酷和记忆的不确定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淡忘了青春的容颜,却留下了心中的诗篇。”
视觉上,“淡忘”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影像或褪色的照片。听觉上,可能是逐渐远去的脚步声或渐渐消失的旋律。
在英语中,“fade away”或“fade from memory”可以对应“淡忘”,但它们更强调的是逐渐消失的过程。
“淡忘”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记忆的减退,也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的不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淡忘”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1.
【淡】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淡,薄味也。 、 《礼记·中庸》-淡而不厌。 、 《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君子淡以成。 、 《管子·水地》-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 《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大味必淡。 、 《世说新语·言语》-其水淡而清。
【组词】
淡酒;淡味;淡句、 淡而不厌、 淡菜
2.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