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8:16
“忘掉”是一个动词短语,字面意思是指从记忆中移除或不再记得某事。它涉及到记忆的丧失或故意的遗忘。
“忘掉”由“忘”和“掉”两个字组成。“忘”字古已有之,意为忘记;“掉”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落下或丢失,现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束。两者结合,形成了“忘掉”这一表达遗忘的动词短语。
在某些文化中,“忘掉”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如在东方文化中,有时鼓励人们“放下”过去的恩怨,以达到内心的平和。
“忘掉”常常带有一种解脱或无奈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痛苦或不愉快,同时也可能象征着新的开始。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忘掉”某些不愉快经历的情况,这让我学会了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并向前看。
在诗歌中,“忘掉”可以被用来表达一种超脱:
忘掉那山间的清风, 忘掉那海边的浪花, 只愿心随云飘, 忘掉一切尘世的牵挂。
在英语中,“forget”对应“忘掉”,但在不同文化中,对遗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忘掉”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涉及记忆的丧失,还涉及到心理状态和情感处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忘掉”的多种用法和语境对于丰富表达方式和深入理解文化背景都非常重要。
1.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2.
【掉】
(形声。从手,卓声。本义:摇,摆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掉,摇也。 、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未折,尾大不掉。
【组词】
掉尾巴;掉荡、 掉眩、 掉擘、 掉舌、 掉嘴弄舌、 掉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