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2:24
“士林”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主要含义:
“士林”一词源于古代对学府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整个学术界。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群。
在**传统文化中,“士林”代表着知识与智慧的象征,是社会精英的聚集地。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保留着对学术和知识的尊重。
提到“士林”,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学术的严谨、知识的深邃以及对真理的追求。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崇高和尊敬的情感色彩。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曾有幸参加过一个由士林精英组织的研讨会,那是一次深刻的学术体验,让我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士林”:
在士林的殿堂, 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求知的道路, 每一本书,每一句话, 都是通往真理的阶梯。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座古老的图书馆中,学者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深奥的学术问题。这种场景可以与“士林”这个词联系起来,带来一种学术和智慧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academia”或“academic community”可以与“士林”相对应,都指代学术界或学术社群。
通过对“士林”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学术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个词不仅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也象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士林”这个词可以增强我的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1.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2.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