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8:51
词汇“树植”的深入学*和分析:
“树植”字面意思是指种植树木的行为或过程。它涉及到选择合适的树种、准备土壤、种植、养护等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为了绿化环境、保护生态或美化景观。
“树植”一词由“树”和“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植”字已有种植、树立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植”作为一个复合词,保留了其基本的种植树木的含义,并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树植常常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联系在一起。植树节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鼓励人们参与树植活动,体现了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树植”这个词给人以积极、建设性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绿色、生命和希望,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贡献。
在个人生活中,参与树植活动可以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例如,参与社区的植树活动,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增进了邻里间的交流。
在诗歌中,可以将“树植”融入到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中,如:“春风拂面,树植新绿,一片生机盎然。”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一片新植的树林,绿意盎然;结合音乐,可以想象到鸟鸣声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营造出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树植”可能有着相似的含义,但在具体实践和象征意义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植树也可能与纪念活动相关,如种植纪念树。
“树植”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种植行为,也承载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期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树植”这个词,有助于传达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1.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2.
【植】
(形声。从木,直声。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植,户植也。 、 《墨子·非儒》-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 、 《淮南子·本经》-夏屋宫驾,县联房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