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19
词汇“择木而处”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鸟选择树木栖息,比喻人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或位置。
“择木而处”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或事物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环境或位置。这个成语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以及环境对个人或事物发展的影响。
“择木而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选择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选择合适的环境被视为一种智慧。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环境与个人发展关系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鼓励人们主动选择,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在职业规划中,我常常会考虑“择木而处”的原则,选择那些能够让我充分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生如航,择木而处,方能乘风破浪。”
想象一只鸟在森林中飞翔,最终选择了一棵最适合它栖息的树,这个画面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oose your battles wisely”,强调选择的重要性,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择木而处”这个成语强调了选择环境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主动选择,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汉语的深刻内涵和智慧。
是以明哲先识,择木而处,夏终殷挚,周聃晋黍,或笑或泣,抱籍遁走。
汉·崔瑗《东观箴》:“是以明哲先识,~,夏终殷挚,周聃晋黍,或笑或泣,抱籍遁走。”
1.
【择】
挑拣,用于口语。
【引证】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组词】
择菜;择不开
2.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