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2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23:21
“不忝”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不”和“忝”两个字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忝”原意为羞愧、惭愧。因此,“不忝”字面意思是指不感到羞愧或不配,常用来表示某人或某事值得尊敬或配得上某种评价或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不忝”常用于表达对某人品德或成就的高度赞扬,如“不忝为一代宗师”。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正式或书面语境中。在专业领域,如学术或艺术界,可能会用来评价某人的专业成就或贡献。
“不忝”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相对稳定,主要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正面评价。
在**传统文化中,“不忝”常用于表达对长辈、师长或杰出人物的尊敬和赞扬。这种用法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德行和成就的重视。
“不忝”一词给人以庄重、尊敬的感觉,常用于正式或重要的场合。它能够增强语言的正式性和权威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历史人物传记时遇到“不忝”一词,用以评价那些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物,这让我对这些人物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不忝夜空,英雄不忝时代。”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在庄重的场合中,用“不忝”一词赞扬一位年轻人,画面中充满了尊敬和庄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orthy”或“deserving”,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与“不忝”有所不同。
“不忝”是一个充满尊敬和赞扬意味的词汇,它在正式和重要的语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忝】
(形声。从心,天声。本义:羞辱,愧对;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忝,辱也。 、 《书·君牙》-无忝祖考。 、 《书·太甲上》。传:“忝,辱也。”-辟不辟,忝厥祖。 、 《诗·小雅·小宛》-无忝尔所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二十忝科名。
【组词】
有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