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02:31
“不得违误”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允许出现错误或违反规定”。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强调某项命令或指示的严肃性和必须遵守的严格性。
“不得违误”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体现了汉语中对命令和规则严格性的强调。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遵守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不得违误”这个词汇在强调命令的严肃性时,也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肃、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权威、纪律和责任感。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出现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历史剧时,让人感受到古代命令的严肃性。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朝廷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不得违误”来强调命令的严肃性:
金殿之上,圣旨下,
文武百官,跪拜听。
一字一句,不得违误,
江山社稷,系于心。
结合视觉,可以想象古代朝廷中官员们严肃的表情和整齐的队列;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宣读圣旨时庄重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ust not be disobeyed”或“must be strictly follow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严肃性和不可违抗性是相似的。
“不得违误”这个词汇在强调命令和规则的严肃性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特点,也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力度。
军情紧急,现派你们出发侦察,三小时后必须回来,~。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3.
【违】
(形声。从辵(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违,离也。 、 《尔雅》-违,远也。 、 《诗·邶风·谷风》。传:“离也。”-中心有违。 、 《书·酒诰》-薄违农父。 、 《楚辞·离骚》-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组词】
违别、 违离、 违恋、 违阔、 违署、 违远、 违间、 违弃、 违异
4.
【误】
谬误;错误。
【引证】
《说文》-误,谬也。 、 《史记·萧相国世家》-群臣议皆误。 、 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 晋·陶渊明《归田居》-误落尘网中。 、 清·张廷玉《明史》-土木之误。
【组词】
笔误;误错、 误证、 误本、 误谬
耽误。
【引证】
《左传·僖公十五年》-郑以救公误之,遂失秦伯。
【组词】
误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