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2:10
“寿文”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为庆祝某人寿辰而撰写的贺词或文章。它是对长寿者的祝福和赞美,通常包含对长寿者的敬意和对其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在文学中,“寿文”可能出现在诗词、散文或专门的贺寿文中,用以表达对**的尊敬和祝福。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直接说出“写寿文”来表示为某人准备生日祝福。在专业领域,如书法或文学创作中,撰写寿文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同义词:贺寿文、寿词、寿诗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若从庆祝长寿的角度看,与“悼词”相对。
“寿文”一词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变化,但核心的祝福和尊敬的意义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长寿被视为一种福气和美德,因此寿文在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对个人的祝福,也是对家族和社会的和谐与繁荣的祝愿。
提及“寿文”,我联想到的是温馨的家庭聚会、长辈的笑脸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它唤起的是对家庭和传统的尊重和珍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为我的祖母撰写过寿文,那是一次深刻的体验,让我更加理解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寿文”:
春风拂面暖,寿文墨香浓。
愿君如松柏,岁岁常青葱。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在家人和朋友的围绕下,微笑着接受一篇精心书写的寿文,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这样的场景充满了温馨和传统的美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庆祝长寿的传统可能体现在生日贺卡或祝酒词中,虽然形式不同,但核心的祝福和尊敬的意义是相通的。
通过对“寿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家庭情感的表达。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学*和应用。
1.
【寿】
(形声。从老省,畴声(依《说文》),从老省,即上面象“老”的上半部。本义:长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寿,久也。 、 《韩非子·显学》-寿命也。 、 《世说新语·贤媛》-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 、 《老子》-死而不忘者寿。 、 《书·召诰》-则无遗寿耈。 、 《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 、 《庄子·天道》。注:“寿者,期之远耳。”-长于上古,而不为寿。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组词】
寿翁、 寿人、 寿岂、 寿域、 寿发、 寿夭有定
年寿,寿限。
【引证】
《文选诗》注引《养生经》-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 、 《楚辞·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争光。 、 《吕氏春秋·尊师》。注:“年也。”-以终其寿。 、 关汉卿《窦娥冤》-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2.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