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04:0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04:08:42
“摧枯折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摧毁枯木和腐朽的东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强大,能够轻易地摧毁或改变那些已经衰败或无用的事物。
在文学中,“摧枯折腐”常用来形容战争、革命或改革的巨大力量,能够彻底改变旧有的秩序或结构。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能力或某件事的影响力非常强大,能够轻易解决或改变困难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社会变革的彻底性和不可逆转性。
同义词:翻天覆地、改天换地、彻底改变 反义词:维持现状、固步自封、墨守成规
“摧枯折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文献中,如《左传》等历史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强大变革力量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摧枯折腐”常与革命、改革等社会大变动联系在一起,强调变革的必要性和彻底性。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历史变迁和社会进步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变革和进步的联想,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彻底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决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由于长期存在的问题,项目进展缓慢。后来,一个新的领导上任,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项目如同摧枯折腐,迅速推进,最终成功完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摧枯折腐,旧枝新芽,生机勃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片枯萎的森林在一场大火后,新的绿芽从灰烬中冒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强烈、充满变革感的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eep away the old”或“revolutioniz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彻底改变的意味。
“摧枯折腐”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强大的变革力量,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彻底改变的决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3.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4.
【腐】
(形声。从肉,府声。本义:腐烂变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腐,烂也。 、 《广雅》-腐,败也。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人死,五藏腐朽。 、 《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 、 《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组词】
腐散、 腐坏、 腐秽、 腐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