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2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27:29
词汇“[摧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摧挫”字面意思是指摧毁、挫败或打击。其中,“摧”意味着破坏或摧毁,“挫”则意味着挫败或打击。结合起来,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对某人或某事的严重打击或挫败。
在文学作品中,“摧挫”可能用来描述战争、斗争或竞争中的失败和挫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不太常用,可能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对话中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或哲学讨论中,也可能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重大的挫败或失败。
“摧挫”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更为通俗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摧挫”可能与坚韧不拔、逆境中的坚持等价值观相联系。在历史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主人公在遭受摧挫后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情节。
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困难、挑战和逆境。在使用时,可能会引起听者对坚韧和毅力的思考。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会直接使用。但在阅读历史或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摧挫”来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和深度,例如:
由于“摧挫”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场景,或是历史人物在逆境中的形象。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破败的城墙、战场的硝烟等;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哀歌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如英语中的“crushing defeat”或“severe setback”。
“摧挫”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和历史讨论中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捽】
揪持头发。
【引证】
《说文》-捽,持头发也。从手,卒声。 、 《汉书·金日磾传》-捽胡投何罗殿下。 、 《汉书·贾谊传》-不使捽抑而刑之也。 、 《汉书·王尊传》-捽博其颊。 、 《荀子·正论》-詈侮捽搏。 、 《吕氏春秋》-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捽之,投之于江。
泛指揪住。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捽下提殴之。 、
【组词】
小孩儿捽住妈妈的衣服;捽着他胳膊就往外走;捽引、 捽抑、 捽拽、 捽挽、 捽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