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8:13
“摧枯拉朽”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摧毁枯朽的树木,比喻力量强大,能够轻易地摧毁脆弱或腐朽的事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战争、斗争或某种行动的迅猛和彻底。
在文学作品中,“摧枯拉朽”常用来形容战争或斗争的激烈和不可阻挡,如“敌军在他们的攻势下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崩溃了”。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迅速且彻底的改变或破坏,例如“新政策实施后,旧的体制就像摧枯拉朽一样被淘汰了”。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工程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技术的先进性和破坏力。
同义词:势如破竹、一鼓作气、风卷残云 反义词:螳臂当车、杯水车薪、力不从心
“摧枯拉朽”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摧枯折腐,无敢当者。”后来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有使用:“摧枯拉朽,无敢当者。”这个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摧枯拉朽”常与战争和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对力量和胜利的赞美。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技术和政策的革新对旧有体制的冲击。
这个成语给人以力量和决心的感觉,联想到的是不可阻挡的进步和变革。它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改变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强大的决心和行动力,例如在职业发展或个人项目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如刀,摧枯拉朽,旧梦随风散,新芽破土生。”
想象一场风暴席卷而过,摧毁一切脆弱的事物,这种场景可以与“摧枯拉朽”联系起来。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进行曲或战斗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molish like a house of cards”或“sweep away like a flood”,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迅速且彻底的破坏或改变的意思。
“摧枯拉朽”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实际使用中展现了其强大的表达力和灵活性。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重要意义。
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了。
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王敦因建立东晋居功自傲,在晋元帝时以杀刁协清除皇帝身边的恶人为名起兵反叛朝廷。他一边拉拢梁州刺史甘卓联合起兵,湘州刺史司马承派副将邓骞劝甘卓出兵攻打王敦,形容甘出兵打王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
1.
【摧】
(形声。从手,崔声。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云汉》-先祖于摧。 、 范仲淹《岳阳楼记》-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组词】
摧折、 摧剥、 摧烧
2.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3. 【拉】
4.
【朽】
(形声。从木,丂(kǎo)声。本义:腐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朽,腐也。 、 《诗·周南·良耜》。释文:“烂也。”-荼蓼朽止。 、 《礼记·月令》。注:“气若有若无为朽。”-其臭朽。 、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论语》-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组词】
朽索、 朽壤、 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