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1:41
“倒曳”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字面意思是“倒着拖拉”或“向后拖拽”。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物体或人被向后或逆向拖动的动作。
在文学作品中,“倒曳”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艰难或不情愿的移动,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工程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特定的力学现象。
同义词“拖拽”和“拉扯”在日常使用中更为常见,而“倒曳”则带有更强烈的方向性和逆向性。反义词“推动”和“推进”则表示向前或正向的动作。
“倒曳”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倒”和“曳”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逆向”和“拖拉”。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为常见,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倒曳”可能与困难、挑战或逆境相关联,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不自然或不顺畅的移动方式。
“倒曳”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一种沉重、艰难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需要额外努力才能完成的动作。这种感觉可能与面对困难时的情感体验相呼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倒曳”这个词汇,但在描述某些特定的场景,如搬运重物或经历逆境时,这个词汇可能会派上用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倒曳”来描绘一种缓慢而艰难的前行,如:
在时间的河流中,
我倒曳着记忆的船锚,
一步步逆流而上。
视觉上,“倒曳”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或物体在泥泞或不平坦的地面上艰难移动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伴随着沉重的脚步声或摩擦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agging backwards”或“pulling in reverse”,但这些表达在日常英语中也不常见。
“倒曳”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形象生动的描述方式,特别是在需要强调动作的艰难或逆向性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倒】
上下、前后颠倒。
【引证】
《礼记·曲礼》-倒筴侧龟于君前。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倒影江中。
【组词】
倒序、 倒用印、 倒错、 倒景、 倒三不着两
向相反方向移动。
【引证】
李贺《秦王饮酒》-酒酣渴月使倒行。
【组词】
倒车;倒回、 倒兵、 倒仰、 倒跟脚
2.
【曳】
(会意。从申,从丿,丿(yì)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曳,臾曳也。 、 《礼记·曲礼》-车轮曳踵。 、 《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武举前曳踵。 、 《楚辞·怨思》。注:“引也。”-曳彗星之皓旰兮。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
【组词】
弃甲曳兵;曳尾泥涂、 曳步、 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 曳开、 曳兵弃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