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7:38
举动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人的行为、动作或行动。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具体行为,可以是简单的日常动作,也可以是更为复杂的社会行为。
“举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举”和“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它就已经被用来描述人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举动”常常与礼仪、道德和社会规范相关联。一个人的举动被视为其教养和品格的体现。在社会交往中,得体的举动被认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举动”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层次的理解。它可能引发对人性、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观察他人的举动来判断他们的情绪和意图。例如,在团队会议中,通过观察同事的举动,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举动”:
他的举动如春风拂面, 温柔而细腻, 在无声中传递着深情。
想象一个人在图书馆中轻轻翻书的举动,这个画面可能伴随着安静的翻书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氛围。
在英语中,“举动”可以对应为“behavior”或“action”。虽然这些词汇在基本含义上相似,但在具体语境和文化内涵上可能存在差异。
“举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的行为,还承载了文化和社会的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举动”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并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