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1:51
“戴天履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头顶着天,脚踏着地。这个成语形容人或事物非常伟大、崇高,或者形容人的行为非常宏伟、壮观。它强调的是一种超越常人的、宏大的状态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戴天履地”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或崇高精神。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可以用来增强语气和表达的力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宏大场景。
同义词:
反义词:
“戴天履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文学作品。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和典籍中,如《尚书》、《诗经》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汉语中表达宏大、崇高概念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戴天履地”常常与英雄主义、崇高精神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对于伟大、崇高事物的崇拜和追求。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人物,以及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伟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历史讲座中听到“戴天履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位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领袖。这个成语的使用让我对那位领袖的贡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戴天履地者,英雄也;
顶天立地者,伟人也;
巍然屹立者,不朽也。
在视觉上,“戴天履地”让我联想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和广阔无垠的大地。在听觉上,它可能让我联想到激昂的音乐和雄壮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wering above”或“standing tall”,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伟大和崇高。这些表达在意义上与“戴天履地”相似,但在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戴天履地”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宏大、崇高概念的词汇,也是*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这个成语的使用,以增强我的表达力度和深度。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你我皆向蒙王恩,~。不能报其万一。
1.
【戴】
(形声。本义:增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