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08
“旁见侧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旁边看到或出现”,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从侧面显露出来,或者某人的真实意图、才能等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非直接、非正式的展现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旁见侧出”常用来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的真相在不经意间被揭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才能或意图在非正式场合中被发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通过观察非言语行为来了解个体或团队的真实状态。
同义词:
反义词:
“旁见侧出”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侧面观察和非直接表达的重视。在古代文学和哲学中,侧面观察常被认为是一种更深入、更真实的了解方式。
在**文化中,侧面观察和非直接表达被视为一种智慧和策略。这种文化背景使得“旁见侧出”这个成语在描述人际关系和策略时尤为适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隐秘、深邃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在不经意间发现真相的惊喜和满足。它也暗示了一种观察和理解的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发现一个同事的编程才能在解决突发问题时旁见侧出,这让我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春风的轻抚下, 花儿的美丽旁见侧出, 无需言语, 已让人心醉神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中,一个人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他的才华或情感,周围的人都被这种非直接的展现所吸引。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曲子,让人联想到在安静中突然发现的美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w one's true colors”或“reveal oneself”,但这些表达更强调的是真实意图的显露,而不是侧面或非直接的展现。
“旁见侧出”这个成语在我对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观察和理解他人时更加细致和深入。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学会了在非直接的交流中寻找和发现更多的信息和意义。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除。
止为一线到底,并无~之情。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
3. 【侧】
4.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