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28
“旁若无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在行动或说话时,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非常自信、自在,或者表现出一种不在乎他人看法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旁若无人”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自信或孤傲,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行为常被描述为旁若无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过于自信或自大,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自我中心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
反义词:
“旁若无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原文是“项王乃大惊,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引‘天亡我,我何渡为!’遂旁若无人,拔剑自刎。”这里的“旁若无人”形容项羽在绝境中的决绝和不顾一切。
在**传统文化中,“旁若无人”有时被视为一种不礼貌或不尊重他人的行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艺术创作或个人表演中,这种状态被认为是达到最佳表现的关键。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压力下依然能够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干扰的人。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经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感受到“旁若无人”的状态,那时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演讲内容中,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和观众的存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寂静的夜里,他旁若无人地吟唱,星辰为之动容,月光洒满他的肩头。”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艺术家在工作室中全神贯注地创作,周围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歌手在舞台上忘我地演唱,观众的声音渐渐消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a world of one's own”或“oblivious to others”,这些表达也传达了一种不关注周围环境的状态。
“旁若无人”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理解了自信和独立性的重要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这个词汇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它始终与个人的内在状态和对外界的态度有关。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坐在中间。
战国后期,卫国人庆卿(荆轲)到处游说六国抗秦,遭到赵国的轻视,就去燕国,结识了乐师高渐离,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喝酒唱歌,唱到高兴时,旁若无人。燕太子丹在田光的引见下,劝说荆轲去刺杀秦王,他们都没有成功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