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0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07:55
旁视:字面意思是指从旁边看,即不直接面对,而是从侧面或边缘观察。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间接地、非正面地看待或观察某事物。
旁视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旁”和“视”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历史演变。在古代汉语中,“旁”指旁边,“视”指看,两者结合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某些文化中,旁视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尊重或不认真的态度。然而,在其他情况下,旁视可能被用来表示一种客观或超然的观察方式。
旁视可能让人联想到冷漠、疏离或不参与的态度。它可能引发一种不被重视或不被直接关注的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旁视可能出现在我们对他人的评价或观察中,有时我们可能无意中采取旁视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旁视可以用来形容一种超然的视角,如:
我旁视着人间的繁华, 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旁视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从侧面观察的画面,或者是一种轻柔、不引人注意的声音,如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旁视可以对应为“glance sideways”或“look askance”,这些表达也传达了一种非正面的观察方式。
旁视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可能不那么频繁,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观察方式的独特视角。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时更加准确和丰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旁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细致地描述和理解不同的观察和态度。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