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2:11
“似…非…”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描述某事物或情况表面上看起来像某种状态或性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强调事物的复杂性或矛盾性,表达一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似…非…”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复杂心理或事物的多重性质,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层次感。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事物的不确定性或模糊认识。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心理学,它可能用来探讨概念的边界和定义的模糊性。
“似…非…”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事物多重性和复杂性的描述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模糊或矛盾状态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似…非…”常用来描述人际关系的微妙和复杂,特别是在涉及权力和地位的场合。它反映了人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的深刻理解。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模糊和不确定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难以捉摸的人或事,增加了我对事物复杂性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似…非…”来形容一个看似友好但实际上心机深沉的朋友,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的真实性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似圆非圆,情似浓非浓,夜深人静时,心事谁人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中的人物表情复杂,似笑非笑,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深度。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首旋律复杂、情感丰富的曲子,来表达“似…非…”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mingly but not actual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模糊和矛盾的意味是相似的。
“似…非…”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帮助我们表达和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思想和感受。
1.
【似】
(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似,象也。 、 《墨子经上》-似,有以相攖,有不相櫻也。 、 《礼记·杂记》。注:“谓容貌似其父母。”-见似目瞿。 、 《礼记·哀公问》。注:“无似犹言不肖。”-寡人虽无似也。 、 《广雅》-似,类也。 、 《庄子·大宗师》-凄然似秋,暖然似春。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 、 《吕氏春秋·疑似》-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 、 《吕氏春秋·察今》-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组词】
似起、 似像、 似有若无、 似许、 似漆如胶、 似类、 似若
2.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