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35:56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对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且该行为不超过必要的限度。在法律上,正当防卫通常被视为一种合法的自卫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当防卫”一词源自法律术语,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其定义和适用范围逐渐明确。在古代,自卫的概念可能更多依赖于道德和*俗,而现代法律体系则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规范。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正当防卫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在一些社会中,个人权利和自卫行为被高度重视,而在其他社会中,可能更强调集体利益和社会和谐。
“正当防卫”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正义感和自我保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必要性,以及法律对这种行为的认可和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威胁或攻击,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概念可以帮助个人在必要时采取合法的自卫行为,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创作中,可以将“正当防卫”作为一个主题,探讨在极端情况下的道德和法律抉择,例如在小说中描绘一个角色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内心挣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攻击时的紧张表情和防卫姿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或警报声,增强场景的紧迫感。
在不同文化中,正当防卫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可能更强调避免冲突和寻求和平解决方式,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更强调个人权利和自卫的必要性。
“正当防卫”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安全,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对于维护正义和法律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讨论相关法律问题。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当】
主领;典领。
【引证】
扬雄《甘泉赋》-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使当兵。
抵押,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引证】
《左传·哀公八年》-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 《后汉书·刘虞传》-虞所赍赏,典当胡夷。 、 唐·白居易《自咏老身示家属》-走笔还诗债,中由衣当药钱。
【组词】
当衣服;他把房子当了
3.
【防】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防,堤也。 、 《周礼·稻人》-以防止水。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 、 《礼记·郊特性》-祭防与水庸。 、 《管子·度地》-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 、 《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4.
【卫】
(会意。从韋币从行。甲骨文中“卫、韦”同字。意思是在大道(行)站岗保卫(韦)。本义:保卫;防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卫,宿卫也。 、 《玉篇》-卫护也。 、 《战国策·赵策》-以卫王宫。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备一夕之卫。 、 诸葛亮《出师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组词】
卫籍、 守卫、 自卫、 捍卫、 卫守、 卫助、 卫足、 卫侍、 卫社、 保家卫国;卫卒、 卫养、 卫从、 卫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