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3:18
渤澥桑田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渤澥”和“桑田”两个词组成。其中,“渤澥”指的是渤海,而“桑田”则是指种桑树的田地,常用来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渤海变成了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沧海桑田。
在文学作品中,渤澥桑田 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如在古诗文中表达对过去辉煌的怀念或对未来变化的感慨。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变迁或个人经历的大变化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地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具体描述地貌的变迁。
渤澥桑田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自然和人文变迁的观察和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用以表达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感慨。
在文化中,渤澥桑田 反映了人对自然和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和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更是一种对人生和历史深层次的反思。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它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每当回顾过去几年的变化,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环境,都会让我想到“渤澥桑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种深刻的变化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渤澥桑田,昔日少年,今已白发。”
想象一片曾经是海洋的土地上,现在种满了桑树,这种画面给人一种时间和自然力量的强烈感受。配合一些古典音乐,如古筝或二胡的旋律,可以增强这种历史变迁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the sands of time”或“the wheel of fortune”,它们都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命运变化的概念。
渤澥桑田 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提供了一种深刻的历史和哲学视角。在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时,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深度,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表达复杂的人生体验。
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1.
【渤】
水涌的样子。
【引证】
元稹《有酒》-鲸归穴兮渤溢,鳌载山兮低昂。
【组词】
渤溢、 渤荡
古州名 。辽置。约在今长春市附近。
2.
【澥】
靠陆地的海湾 。渤海湾是大海的一个港汊,故古名勃澥。
【引证】
《说文》-澥,勃澥,海之别名。
海。
【引证】
《送玉海宗师还山》-湖澥天教十载闲,《玉经》功就胜居澥。
【组词】
澥宇澥
3.
【桑】
(会意。从桑,从木。桑者。神桑也。本义:植物名)。
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 。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
【引证】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 、 《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 、 《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 《易·否》-系子包桑。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桑。 、 《穆天子传》-天子命桑。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组词】
桑麻、 桑土、 桑户、 桑里、 桑濮、 桑中、 桑落、 桑中之约、 桑中之奔、 桑间月下
4.
【田】
(象形。小篆认为象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一块块农田。“田”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田”的字多与田猎耕种有关。本义:种田)。
后作“佃”。耕作。
【引证】
《说文》-田,树谷曰田。 、 《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田,种禾稼也。 、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 《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 、 刘向《说苑》-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组词】
田戍、 田作、 田畜、 田桑、 田农、 田种、 田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