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3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0:36
“仲兄”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排行第二的哥哥。在中文家庭关系中,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或更多的兄弟,排行第二的哥哥就被称为“仲兄”。
在文学作品中,“仲兄”可能用来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强调长幼有序的传统家庭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二哥”或“第二个哥哥”来指代。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社会学研究中,可能会使用“仲兄”来探讨家庭结构和兄弟姐妹关系。
同义词“二哥”和“次兄”在日常交流中更为常见,而“仲兄”则带有一定的文雅和传统色彩。反义词“长兄”指的是排行第一的哥哥。
“仲”字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中间”或“第二”的意思,因此“仲兄”自然指的是排行第二的哥哥。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成员排行顺序的重视。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成员的排行顺序往往与社会地位和责任有关。长兄通常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而仲兄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扮演辅助长兄的角色。
“仲兄”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和睦、兄弟情深的美好画面。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家庭价值观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家庭中有两个兄弟,可能会使用“仲兄”来指代第二个哥哥,尤其是在需要强调排行顺序的场合。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仲兄”来描绘兄弟之间的情感纽带,如:“仲兄如手足,情深似海。”
视觉上,“仲兄”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合影中站在中间的哥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家庭聚会时,长辈称呼第二个哥哥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仲兄”的词汇,通常会使用“second elder brother”或“middle brothe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仲兄”这个词汇虽然在中文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中文语言中对家庭成员排行顺序的细致区分。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家庭结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文化内涵。
1.
【仲】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仲,中也。 、 《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 《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 、 《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五十以伯仲,周道也。 、 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清·黄宗羲《原君》-孰与仲多。
【组词】
仲子、 仲兄、 仲年、 仲弟、 仲叔
2.
【兄】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兄,长也。 、 《尔雅》-男子先生为兄。 、 《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组词】
乃兄、 令兄、 愚兄、 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