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7:10
“仲宣”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用作人名,尤其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王粲(字仲宣)。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以其文学才华和政治见解闻名。因此,“仲宣”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常常与王粲的生平和作品联系在一起。
“仲宣”作为人名,其词源直接来源于王粲的字。在古代,人们常常有名和字,字是对名的补充和解释,通常反映了个人的品德、志向或家族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仲宣”这个名字在文学和历史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成为王粲的代名词。
在**文化中,王粲(仲宣)被视为文学巨匠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建安文学的研究中,仲宣的作品常常被用来探讨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格和社会状况。
提到“仲宣”,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学的辉煌,以及那个动荡时代的文人风采。这个名字可能会唤起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敬仰和兴趣。
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学时,我经常遇到“仲宣”这个名字,尤其是在阅读关于建安七子的资料时。这个名字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学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文人的诗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仲宣”:
仲宣笔下风云起,
建安诗篇传千古。
思绪飘摇回汉末,
文采飞扬照今朝。
提到“仲宣”,我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书房,书卷的香气,以及古琴的悠扬声音。这些视觉和听觉的联想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沉浸在古代文学的氛围中。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名字也会有类似的地位和影响。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学巨匠,他们的名字也常常被用来指代他们的作品和思想。
“仲宣”这个名字在我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一个人名,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古代文学的辉煌和文人的风采。通过对“仲宣”的深入了解,我更加欣赏和理解了**古代文学的深度和魅力。
1.
【仲】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中。中亦声。甲骨文、金文作“中”。本义:排行第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仲,中也。 、 《释名》-仲,中也,言位在中也。 、 《仪礼·士冠礼》-伯其甫、仲、叔、季惟其所当。 、 《礼记·檀弓》。按,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谓之且字,且,荐也。表之以字,所以为伯、仲、叔、季之藉也。殷礼二十为字之时,即兼伯仲叔季呼之,周礼始字不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女子则笄而字即称伯姬、仲姬。-五十以伯仲,周道也。 、 杜甫《咏怀古迹》-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清·黄宗羲《原君》-孰与仲多。
【组词】
仲子、 仲兄、 仲年、 仲弟、 仲叔
2.
【宣】
(形声。从宀(mián),亘(xuán)声。“宀”与房屋有关。一说据甲骨文为云气舒卷自如之象。本义:帝王的宫殿)。
古代帝王的大室,古宫室名。
【引证】
《说文》。按,当训大室也。与宽略同。-宣,天子宣室也。 、 《淮南子·本经》。注:“宣室,殷宫名,一曰狱也。”-武王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 、 《汉书·孝文纪》。注:“未央前正室也。”-受釐坐宣室。 、 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