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3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0:36
“仰鼻息”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短语,它可能是由“仰”和“鼻息”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抬头呼吸”,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个组合并没有特定的固定含义。
由于“仰鼻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作者为了创造特定的意境或表达某种情感而特意使用的。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在专业领域,由于缺乏明确的定义,也不会有特定的应用。
由于“仰鼻息”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深呼吸、吸气 反义词:呼气、吐气
“仰”字源自古汉语,意为抬头或向上看。“鼻息”则是指通过鼻子呼吸。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能是为了描述一个具体的动作或状态,但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含义或用法。
在中华文化中,呼吸常常与生命、健康和自然联系在一起。因此,“仰鼻息”如果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能是在强调与自然的亲近或对生命的感悟。
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放松或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它可能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初露,我仰鼻息, 吸入一天的清新与希望。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站在开阔的地方,抬头深呼吸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自然环境中的风声或鸟鸣。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性的句子来实现。
“仰鼻息”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特定动作或状态的可能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意境。然而,由于其不常见的特性,它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非常有限。
2.
【鼻】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引证】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 、 《易·噬》。虞注:“艮为鼻。”-肤灭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
3.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