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3:42
“下瞰”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从高处向下看。基本含义是指从较高的位置俯视较低的位置,通常用来描述视角或观察方式。
在文学中,“下瞰”常用于描绘场景或表达情感,如“站在山顶下瞰,整个城市尽收眼底”。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建筑学或军事学中,它可能用于描述特定的观察或分析方法。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如“俯视”更侧重于从上向下的视角,而“鸟瞰”则带有从空中观察的意味。
“下瞰”由“下”和“瞰”两个字组成。“下”表示方向,向下;“瞰”源自古代汉语,意为从高处看。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某些文化中,“下瞰”可能带有权威或控制的意味,如领导者或观察者从高处审视全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可能与权力结构或社会地位有关,暗示一种从上而下的视角。
“下瞰”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宏伟、壮观或掌控全局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处的风景、广阔的视野或深邃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可能曾在旅行时站在高处下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或城市的繁华,这种体验加深了对“下瞰”这个词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下瞰,人间灯火如梦如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站在高山或高楼上,下瞰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宁静或壮丽的旋律,增强视觉体验。
在英语中,“下瞰”可以对应为“overlook”或“look down upon”,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可能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从高处向下看。
“下瞰”这个词在描述视角和观察方式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提供了空间上的感知,还可能带有情感和文化的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瞰】
(形声。从目,敢声。本义:视;看)。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一》-瞰,视也。 、 《文选·班固·东都赋》-瞰四裔而抗棱。 、 《文选·张衡·东京赋》-左瞰暘谷。 、 《孟子·离娄下》-王使人矙夫子。 、 《汉书·扬雄》-瞰帝唐之嵩高兮,脉隆周之大宁。 、 元稹《松鹤》-俯瞰九江水,旁瞻万里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