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3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39:22
“来路”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个基本含义:
“来路”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来”和“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提到“来路之人”,意指来访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从字面上的路径扩展到比喻性的来源或背景。
在**文化中,了解一个人的“来路”常常与对其身份和信誉的评估相关。在社会交往中,询问或讨论某人的“来路”有时带有探究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意味。
“来路”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未知或神秘的联想,有时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如怀疑或不信任。同时,它也可能激发对探索和了解的兴趣。
在个人经历中,询问某人的“来路”可能是在试图建立信任或理解其背景。例如,在职场中,了解同事的“来路”有助于更好地协作和沟通。
在诗歌中,可以将“来路”融入对人生旅途的描绘:
人生的来路漫长而曲折, 每一步都刻着时间的痕迹。
在英语中,“来路”可以对应为“origin”或“background”,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来源和背景的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来路”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指实际的路径,还广泛用于比喻人的来源和背景。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