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0:26
去路:字面意思是指前往某个目的地的路线或途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物体移动的方向或路径。
“去路”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去”表示离开或前往,“路”表示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一致,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去路”常常与旅行、冒险和探索相关联,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未知的挑战。在社会背景中,它也可能与交通、城市发展等实际问题相关。
“去路”可能引发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不安,也可能联想到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决策。它唤起的情感可能是复杂的,既有对新事物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恐惧。
在个人生活中,“去路”可能与旅行计划、职业选择或人生决策相关。例如,选择一条新的职业道路可能被视为一种新的“去路”。
在诗歌中,“去路”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旅程:
踏上未知的去路, 每一步都是新的探索。 风尘仆仆,心怀远方, 去路的尽头,是梦想的彼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蜿蜒的小路通向远方的山脉,给人一种探索和冒险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快的旅行音乐,增强“去路”带来的积极和探索的情感。
在英语中,“去路”可以对应为“path”或“route”,但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path”在英语中可能更多地与个人选择和命运相关。
“去路”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不仅指代物理上的道路,也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和选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去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未知的探索。
1.
【去】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qū)。本义:离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去,人相违也。 、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 《春秋·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 《谷梁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 、 《左传·襄公二十年》-武子去所。 、 《战国策·齐策》-不能相去。 、 唐·柳宗元《三戒》-乃去。 、 宋·欧阳修《归田录》-久而不去。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径去。 、 清·魏禧《大铁椎传》-东向驰去。
【组词】
去离、 去任、 去住无门、 去来、 去位
2.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