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7:05
海蚀(Sea erosion)是指海水对海岸线或海底岩石、沉积物的物理侵蚀作用。这种侵蚀过程包括波浪的冲击、潮汐的涨落、海流的冲刷以及海水的化学溶解作用。海蚀是海岸地貌形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蚀”一词由“海”和“蚀”组成,其中“海”指海洋,“蚀”指侵蚀或腐蚀。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主要在地质学和海洋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在某些文化中,海蚀可能被视为自然力量的象征,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一些沿海社区,海蚀可能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产生影响,如渔业和旅游业。
海蚀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时间的无情,带来一种敬畏和感慨的情感。它也可能让人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在旅行中,我曾亲眼见到海蚀作用形成的奇特海岸地貌,这让我深刻感受到自然界的伟大和人类在其中的渺小。
在诗歌中,可以将海蚀比喻为时间的雕刻师,如: “海蚀如时间的刻刀, 在岩石上留下岁月的痕迹。”
海蚀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崎岖的海岸线、被侵蚀的岩石和海浪的冲击。听觉联想可能是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
在英语中,“sea erosion”对应海蚀,用法和意义相似。在不同文化中,海蚀都被视为自然现象,但其象征意义和人们对它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
海蚀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它在地质学和海洋学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海蚀也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力量。通过对海蚀的学习,我更加理解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蚀】
(会意。从虫,从食,从人,食亦声。本义:虫等蛀伤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蚀。-蝕,败创也。 、 梅尧臣《刘原甫古钱劝酒》-精铜不蠹蚀。 、 《古今韵会举要》-凡物侵蠹皆曰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