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2:32
海葬 是指将逝者的遗体或骨灰撒入海洋的一种葬礼方式。这种方式源于对海洋的敬畏和对自然循环的尊重,认为逝者的灵魂可以随着海流回归自然。
海葬 的词源直接来源于中文,由“海”和“葬”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海葬并不常见,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葬礼方式的多样化,海葬逐渐被更多人接受。
在某些文化中,海葬被视为一种回归自然的方式,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永恒。在现代社会,海葬也因其环保特性而受到推崇。
海葬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宽广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无边无际的海洋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亲友选择海葬,这种经历会让人对生命和自然有更深的思考。
在诗歌中,可以将海葬比喻为“灵魂的航行”,在故事中,可以描述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海葬仪式,展现其文化和情感的深度。
结合海浪的声音和海洋的画面,海葬可以带来一种宁静和深远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不同文化中,海葬的意义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太平洋岛国,海葬是一种传统习俗,而在西方国家,海葬更多是现代环保理念的体现。
海葬作为一种葬礼方式,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反映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海葬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