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8:01
词汇“奇致”在中文中的使用并不广泛,它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奇致”可以理解为“奇特的旨趣”或“独特的风格”。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奇致”进行分析:
“奇致”由两个字组成:“奇”和“致”。“奇”通常指不寻常、罕见或特别的事物,而“致”可以指旨趣、风格或达到某种状态的方式。因此,“奇致”可以理解为一种独特的、不寻常的风格或旨趣。
由于“奇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或作品的特殊魅力。
由于“奇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奇”和“致”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独特的风格或旨趣。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奇致”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艺术作品或设计。
“奇致”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一种新奇和惊喜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与众不同和创新。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奇致”来形容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或设计作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花园的奇致布局,映衬着夜的静谧。”
“奇致”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色彩斑斓、形状奇特的艺术作品,或者是那些旋律独特、节奏新颖的音乐作品。
由于“奇致”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unique style”或“distinctive charm”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奇致”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世界。
1.
【奇】
(字源见奇(qí)。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引证】
《说文》-奇,一曰不耦。 、 《白虎通·嫁娶》-阳数奇。 、 《仪礼·乡射礼》-一算为奇。 、 《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 、 《资治通鉴》-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组词】
奇日、 奇左、 奇肱、 奇偏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