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37:53
俗讲:在古代,俗讲是指僧侣向普通民众讲解教义的一种方式,它通常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以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俗讲的目的在于普及知识,净化心灵,促进社会和谐。
俗讲一词源于**传播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指代任何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在现代汉语中,俗讲更多地被用来形容那些旨在普及知识、易于大众理解的讲解活动。
在古代,俗讲是与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它促进了教义的普及和民间信仰的形成。俗讲不仅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态度和民众的精神需求。
俗讲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亲切和易懂,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致力于将复杂概念简化以便大众理解的努力。这种联想让我对那些致力于普及知识的人充满敬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些社区教育项目,我们尝试用俗讲的方式向居民普及健康知识,效果非常好,居民们能够轻松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俗讲:
在古老的庙宇旁,
僧侣的声音悠扬,
俗讲佛经,心灯点亮,
众生心灵,得以滋养。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僧侣站在古树下,周围是聚精会神的听众,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形成斑驳的光影。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宁静与智慧的传递。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普及知识的方式可能是布道(sermon),但它更多地与教相关。布道和俗讲都是旨在向大众传播教义的方式,但它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体系有所不同。
俗讲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传播的方式,也体现了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和方法。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俗讲提醒我要注重信息的清晰传达,尽可能使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
1.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2.
【讲】
(形声。从言,冓(gōu)声。本义:和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讲,和解也。 、 《战国策·西周策》-而秦未与魏讲也。 、 《史记·樗里子甘茂传》-与魏讲罢兵。 、 《大载礼记·千乘》-以中情出,小曰閒,大曰讲。 、 《战国策·秦策》-卒使公子池以三城讲于三国,之兵乃退。 、 《战国策·赵策》-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
【组词】
讲息、 讲贡、 讲款、 讲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