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7:49
护符:字面意思是一种被认为具有保护或带来好运的物品,通常是小型、便携的,可以佩戴在身上。它可能是一个符咒、一个装饰品、一个**象征物或其他形式的物品,人们相信它能够抵御邪恶、疾病或不幸。
护符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仪式和巫术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含义扩展到包括各种形式的保护物品,不仅仅局限于用途。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护符的形式和意义各异。例如,在**文化中,红绳手链被认为是一种护符,能够带来好运和保护;而在西方文化中,***和四叶草常常被用作护符。
护符常常与安全感、希望和信仰联系在一起。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增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个人可能会在重要的考试或面试前佩戴某个护符,以增强信心和运气。这种行为反映了护符在个人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心理作用。
在诗歌中,护符可以被描绘为连接人与神秘世界的桥梁,或是内心深处不灭的火焰。
护符的视觉形象可能包括各种符号和图案,如***、太极图、佛像等。听觉上,人们可能会联想到与护符相关的祈祷声或咒语。
在不同文化中,护符的概念和形式差异显著。例如,印度的提卡(Tika)是一种在额头上涂抹的红色或黄色粉末,被视为护符;而在日本,御守(Omamori)是一种小型的护身符,用于祈求好运和保护。
护符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人类对于保护和好运的普遍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护符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和心理需求。
1.
【护】
(形声。从言,蒦(huó)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引证】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吏护还之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吾欲护汝。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从我杀贼护家室。 、
【组词】
护队、 护藏、 护梁、 护镜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