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05
性别比是指在某一特定群体中,男性与女性的数量比例。通常用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表示,即“男性/女性 × 100”。这个概念在人口学、社会学和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用于分析和理解人口结构和社会现象。
性别比这个词汇源自对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需求,随着社会对性别平等和人口结构的关注增加,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也在增加。
在某些文化中,性别比失衡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如婚姻市场的竞争加剧、性别歧视等。在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中,性别比的平衡被视为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提到性别比,可能会联想到性别平等、人口政策、社会结构等话题,这些联想可能引发对社会公正和人口健康的关注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性别比的概念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讨论工作场所的多样性、教育资源的分配等社会现象。
在诗歌中,性别比可以被用来象征社会的平衡与和谐:
在和谐的国度里, 性别比如同天平的两端, 平衡而稳定, 共绘一幅平等的画卷。
性别比的概念可以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可视化,帮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人口结构。在听觉上,可以通过讨论性别比的播客或讲座来传达相关信息。
在不同文化中,性别比的关注点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亚洲国家由于历史上的性别选择性堕胎,导致性别比失衡问题较为严重。
性别比作为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指标,不仅反映了人口结构,也揭示了社会文化和政策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性别比的概念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和讨论社会现象。
1.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2. 【别】
3.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