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32:40
性命:这个词由“性”和“命”两个字组成,通常指的是人的生命,包括生物学上的生存和精神上的存在。在汉语中,“性命”强调了生命的珍贵和不可替代性。
“性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性”指人的本性或本质,“命”指命运或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性命”逐渐被用来指代人的生命本身,强调其重要性和不可复制性。
在**传统文化中,“性命”常与道德和伦理联系在一起,强调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保护“性命”是法律和伦理的基本要求。
“性命”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沉重和严肃的情感,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它提醒人们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存权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新闻报道中听到关于保护性命的故事,或者在个人经历中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重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片星空下,每一颗星都是一条性命,闪烁着各自的故事。”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医生在手术室中紧张地工作,背景音乐是心跳监测器的声音,这让人联想到“性命”的紧迫和重要。
在英语中,“性命”可以对应为“life”或“life and limb”,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强调了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
“性命”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它不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是伦理和法律上的重要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性命”这个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达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1.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