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45:53
死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死亡的灾难”或“因灾难而死亡”。它通常用来描述因意外、灾难、战争、疾病等原因导致的死亡**。
“死难”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由“死”和“难”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难”有灾难、困难的含义,因此“死难”从字面上就表达了因灾难而死亡的意思。
在文化中,死亡是一个敏感且重要的话题。“死难”这个词汇在描述重大灾难或历史时,常常带有沉重的情感色彩,反映了社会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灾难的深刻反思。
“死难”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悲伤和沉重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失去亲人的痛苦、生命的脆弱以及对灾难的无力感。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新闻**或历史教训时。例如,在讨论新冠疫情时,可能会提到“死难者”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死难”来表达对生命的哀思:
在那无情的战火中,
无数灵魂死难,
他们的呼声,
在历史的回音中永存。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asualty”或“victim”,它们在描述因灾难或冲突导致的死亡时也有类似的含义。
“死难”这个词汇在描述因灾难或冲突导致的死亡时非常准确和有力。它在文学、新闻和历史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灾难的严重性。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