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20:1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20:13:01
词汇“令式”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性的理解来进行分析,假设“令式”可能指的是某种命令或规定的形式或样式。
假设“令式”指的是命令或规定的形式或样式,那么它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命令或规定的具体表达方式或结构。
由于“令式”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假设它是由“令”和“式”组合而成,那么“令”可能源自命令,而“式”则指形式或样式。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命令或规定的形式可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强调等级和秩序的组织或社会中。
“令式”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秩序和正式性,带来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情感反应。
由于“令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如果在一个强调命令和规定形式的环境中,如军事训练,可能会经常遇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令式,如铁般坚硬,/ 在风中回响,不容置疑。”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正式的文件或军事命令书;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严肃的命令声或宣读规定的声音。
如果“令式”在其他语言中有对应词汇,如英语中的“command format”或“regulatory style”,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尽管“令式”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通过假设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描述命令或规定形式时的潜在用途。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类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语境和情感。
1.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
2.
【式】
(形声。从工,弋(yì)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式,法也。 、 《周书·谥法》-式,法也。 、 《诗·大雅·下武》。传:“法也。”-下士之式。 、 《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三曰筮式。 、 《周礼·典妇功》-掌妇式之法。 、 《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九式。
【组词】
式度、 式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