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5:28
“品评卓逸”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综合来看,“品评卓逸”意味着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品味和评价,发现其卓越和超群之处。
在文学作品中,“品评卓逸”常用于形容对艺术作品、文学作品或人物的评价,强调评价的深度和独特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文学批评等,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品评卓逸”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是在长期的文学和艺术评论实践中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深度评价的专用词汇。
在**文化中,对事物的深入品味和评价一直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行为。因此,“品评卓逸”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代表着对事物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对事物深入理解和欣赏的过程。它鼓励人们进行深入思考和细致观察,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和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艺术评论家,他的评论总是品评卓逸,让人对艺术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品评卓逸,画中仙,
墨香飘逸,笔下缘。
山水之间,情意绵,
一纸风华,千古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充满艺术气息的画作,色彩丰富,构图独特。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旋律优美、富有层次感的古典音乐,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found appreciation”或“insightful critique”,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强调了评价的深度和独特性。
“品评卓逸”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深度评价的过程,也体现了对事物的高度尊重和欣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提升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于病中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1.
【品】
(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品,众庶也。
【组词】
品人、 品事、 品物、 品供、 品象、 品庶、 品极
2.
【评】
(形声。从言,平声。本义:议论是非高下)。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评,议也。 、 《广韵》-评,评量。 、 《南史·钟嵘传》-嵘品古今诗为评,言其优劣。 、 《世说新语·品藻》-蔡伯喈评之曰。
【组词】
评决、 评泊、 评品、 评跋、 评断、 讲评、 评质
3.
【卓】
(卓的古字。形声。匕形早声。“匕”表示“人”。本义:超然独立;高明;高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卓,高也。 、 《续汉书·五行志》-十日卜为卓。 、 《论语》-如有所立,卓尔。 、 《论衡》-鸿卓之义,发于颠沛之朝。 、 《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 汉·扬雄《法言》-不胶者卓矣。
【组词】
卓荦不羁、 卓尔独行、 卓夺、 卓殊、 卓逸
4.
【逸】
(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 《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随侯逸。 、 《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马逸不能止。 、 《国语·郑语》。注:“逸,亡也。”-取之以逸逃于褒。 、 《书·皋陶谟》-无教逸欲有邦。 、 《北史》-见一赤兔,每搏辄逸。
【组词】
逸犯、 逸亡、 逸窜、 逸盗、 逸禽、 逸马、 逸匪、 逸飞、 逸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