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1:23
词汇“炎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炎官”字面意思是指掌管火灾的神祇或官员。在中文里,“炎”通常与火有关,而“官”则指官员或掌管某事的神。
在古代文学或神话传说中,“炎官”可能指的是掌管火灾的神,如《山海经》等古籍中可能会有相关记载。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神话或历史文献时。
同义词:火神(指掌管火的神祇,更常用) 反义词:水官(指掌管水的神祇或官员,与炎官相对)
“炎官”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自然现象的神话化有关,人们将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如火灾归因于特定的神祇或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火神”等更为通俗的表达。
在古代**,人们相信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其掌管的神祇,炎官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信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
提到“炎官”,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神秘和神话色彩,以及对火的敬畏和恐惧。
由于“炎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炎官”作为一个神秘的角色引入故事,赋予其掌管火灾的能力,增加故事的神秘感和历史感。
由于“炎官”与火有关,可以联想到火焰的视觉形象和火燃烧时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如希腊神话中的赫淮斯托斯(Hephaestus)或罗马神话中的伏尔甘(Vulcan),都是与火和锻造相关的神祇,可以与“炎官”进行比较。
“炎官”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神话化。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具有实用性,但作为文化知识的一部分,它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视野。
1.
【炎】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炎,火光上也。 、 《书·洪范》-火曰炎上。 、 《诗·小雅·大田》-秉畀炎火。 、 《楚辞·大招》-南有炎火千里。 、 《资治通鉴》-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组词】
炎上
2.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