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2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20:35
“冯生弹铗”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一个典故,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冯生指的是冯谖,他是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的门客。弹铗则是指冯谖在孟尝君门下时,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便弹剑而歌,表达不满。这个词汇后来被用来形容有才能的人在不得志时表达不满或自嘲。
在文学作品中,“冯生弹铗”常被用来描绘那些才华横溢但境遇不佳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文学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用于深入分析古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同义词:怀才不遇、自嘲自讽 反义词:得意忘形、春风得意
“冯生弹铗”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来自《史记》中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意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有才能但不得志的人的专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冯生弹铗”反映了人们对才华与机遇之间关系的思考。它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认可与待遇问题,以及个人在面对不公时的态度和选择。
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人物,引发对社会公平和个人价值的深层次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同事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他的一些创意和努力被忽视。这让我想起了“冯生弹铗”的典故,感受到了其中的无奈和讽刺。
在创作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冯生弹铗声犹在,
世事如棋局局新。
才子佳人空自叹,
春风不度玉门关。
想象一个古代文人在月光下弹剑而歌,表达对世事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古风音乐和古装剧的画面来呈现,增强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和情境可以通过“Sisyphus”(西西弗斯)的神话来理解,都是关于不懈努力和命运的抗争。
“冯生弹铗”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的缩影,也是对人才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现实中的复杂人性。
参见“冯驩弹铗”。
张掾秋风频怅望,~未归来。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的门客冯驩因不受重视,三次弹其铗而唱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孟尝君听后,深受感动,一一满足他的要求。冯驩借去薛地收债的机会为孟尝君谋划,营造三窟,使孟尝君在失势后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1.
【冯】
(形声。从马,冫声。冫,古冰字的楷书写法。本义:马跑得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冯,马行疾也。
【组词】
冯冯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弹】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弹,行丸也。 、 《左传》-[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组词】
弹力、 弹丸、 弹射、 弹金
4.
【铗】
(形声。从金,夹声。本义:铁钳)。
剑。
【引证】
《楚辞·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