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9:59
抽身 的字面意思是指从某个活动、情境或关系中退出或脱离。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从当前的状态或位置中解脱出来,不再参与或受其影响。
“抽身”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抽离身体”逐渐演变为指从某种状态或情境中退出。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用法,但现代汉语中更为常见。
在**文化中,“抽身”常与“明哲保身”相联系,强调在复杂或危险情境中保持自我保护和理智。在社会交往中,适时抽身也被视为一种智慧和成熟的表现。
“抽身”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解脱和轻松,联想可能包括从困境中解脱、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等积极情绪。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不愉快的聚会中选择抽身,避免了进一步的尴尬和冲突,这让我意识到适时抽身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纷扰的尘世中,我抽身而退,寻找心灵的宁静。”
在英语中,“抽身”可以对应为“step back”或“withdraw”,在不同文化中,其含义和使用情境有所差异,但核心意义相似。
“抽身”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灵活性,而且在文化和个人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抽】
(形声。从手,由声。本义:拔出,抽出)。
拔出,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引证】
《广雅》-抽,拔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每射,抽矢菆。 、 《庄子·天地》。李注:“引也。”-挈水若抽。 、 《诗·郑风·清人》-左旋右抽。 、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组词】
抽简禄马、 抽匣、 抽毫、 抽宝剑;抽刀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