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6:50
抽象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抽象劳动是指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它不考虑劳动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统一的、可量化的社会劳动。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因为它代表了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不同的语境下,“抽象劳动”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抽象劳动”一词源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由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旨在解释商品价值的来源,并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逻辑。
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抽象劳动的概念被用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劳动的普遍性。它也是理解现代社会劳动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基础。
抽象劳动的概念可能引起对劳动价值和劳动者权益的深刻思考,激发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劳动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平等。
在日常生活中,抽象劳动的概念可能不太直接应用,但在参与社会经济讨论或学习经济学时,这个概念提供了理解商品价值和生产关系的重要视角。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抽象劳动的织机上,社会之布缓缓展开,每一针一线,皆是时间的痕迹。”
抽象劳动可能让人联想到工厂的机械声、劳动者的汗水和商品的流水线。视觉上,可能会想象到繁忙的生产车间和不断移动的工人。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抽象劳动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这个概念可能被翻译为“abstract labor”,在德语中为“abstrakte Arbeit”。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通的。
抽象劳动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键概念。它帮助我们认识到劳动的普遍性和无差别性,以及商品价值的来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个概念提供了深刻的分析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经济现象。
1.
【抽】
(形声。从手,由声。本义:拔出,抽出)。
拔出,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
【引证】
《广雅》-抽,拔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每射,抽矢菆。 、 《庄子·天地》。李注:“引也。”-挈水若抽。 、 《诗·郑风·清人》-左旋右抽。 、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组词】
抽简禄马、 抽匣、 抽毫、 抽宝剑;抽刀
2.
【象】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Elephas)和非洲象属(Loxodonta)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引证】
《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 、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多象。 、 《汉书·司马相如传》-穷奇象犀。 、 《汉书·张骞传》-其民乘象以战。 、 《诗·鲁颂·泮水》-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
【组词】
象口、 象王
3.
【劳】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同本义。
【引证】
《庄子》-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 、 《孟子·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组词】
劳心焦思、 劳民、 劳民动众、 劳师
4.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