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1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17:50
词汇“[沓来麕至]”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该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沓来麕至”字面意思是指人或事物像麕(一种鹿)一样成群结队地到来。基本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大量、连续不断地到来。
“沓来麕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沓来麕至,不可胜数。”原意是指人或事物像麕一样成群结队地到来,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或事物大量、连续不断地到来的成语。
在古代社会,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市集、节日等人流密集的场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热闹场面的描述和感受。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热闹、繁忙和充满活力的,联想可能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动的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大型活动或节日时,可以用来增添文学色彩和历史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游人沓来麕至,花间笑语盈盈。”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热闹的市集,人们络绎不绝地到来;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反映出热闹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大量人或事物到来的场景。
“沓来麕至”是一个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增加了文学和历史的韵味。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至难至险之现象,沓来麕至。
1. 【沓】 ——见“疲沓”(píta)。
2.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3. 【麕】
4.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