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15:50
词汇“保纳舍藏”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立的意义。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将这些字组合起来,“保纳舍藏”可能意味着在保护和收纳的同时,也要懂得舍弃和隐藏。
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策略,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或管理资源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或辩论中。
由于“保纳舍藏”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四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的一个新词,用以表达一种特定的行为或态度。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保纳舍藏”可能被视为一种智慧的体现,尤其是在资源管理和人际交往中。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谨慎和深思熟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复杂环境中需要策略和智慧的场景。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管理或决策情境中,可能会用到类似的思维方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保纳舍藏”作为一个主题,探讨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和意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收藏家在整理他的藏品,既有保护的动作,也有选择性的收纳和舍弃。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安静的图书馆或博物馆。
由于这个词汇的特殊性,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
“保纳舍藏”作为一个组合词,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思考如何在保护和收纳的同时,也要懂得舍弃和隐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3.
【舍】
(象形。小篆字形,上端象屋顶,下端象建筑物的基础。中间是客舍招徕顾客的幌子。本义:客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客店也。周礼之庐也,路室也,候馆也,皆是。-舍,市居曰舍。 、 《仪礼·觐礼》。注:“犹致馆也。”-天子赐舍。 、 《庄子·说剑》-夫子休就舍。 、 《孟子·离娄上》-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至舍,四支僵不能动。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组词】
旅舍、 舍馆、 舍长
4.
【藏】
收藏财物的府库。
【引证】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礼记·中庸》-宝藏兴焉。 、 《列子·黄帝》-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宋史·太宗七女传》-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组词】
藏吏、 库藏、 藏户、 藏府
内脏 同: 脏
【引证】
汉·枚乘《七发》-酒练五藏。 、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 、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 、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