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6:31
“所至”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到达的地方或程度。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到达的地点或达到的状态。
在文学中,“所至”常用于描述人物的旅行经历或情感状态的深度。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书面语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历史学中,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个**或现象的影响范围。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语气的不同,而反义词则强调未达到的状态。
“所至”由“所”和“至”两个字组成。“所”在古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地点或状态,“至”表示到达。随着语言的发展,“所至”逐渐固定为一个词组,用来描述到达的地点或程度。
在**文化中,“所至”常与旅行、探索和成就相关联,反映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成就感。
“所至”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一种成就感和探索的喜悦。它让我联想到不断前进和探索未知的精神。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所至”来描述我的旅行经历,比如“我的足迹所至,遍布了亚洲的许多国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所至,夜空无垠,心灵所至,梦想无限。”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地图,上面标记着我“所至”的地方;结合音乐,我可以联想到旅行时的背景音乐,如《旅行的意义》。
在英语中,“所至”可以对应为“reach”或“extent”,但它们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
“所至”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探索精神的词汇,它在描述地点和状态时非常有用。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表达我的旅行经历和探索精神。
1.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