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9:02
保育院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专门为儿童提供照顾和教育的机构。在**,保育院通常指的是为孤儿、弃婴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在家中得到照顾的儿童提供庇护和教育的场所。
在文学作品中,保育院可能被用来象征社会的关怀或者批判社会的不公。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保育院”来指代任何提供儿童照顾服务的机构,不一定特指孤儿院。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工作或儿童心理学,保育院是一个特定的专业术语,指的是专门为特定儿童群体服务的机构。
同义词:孤儿院、儿童福利院、育儿所 反义词:家庭、亲生父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孤儿院”更侧重于收养孤儿的机构,而“儿童福利院”则可能包括更多类型的儿童福利服务。
“保育院”一词源于汉语,其中“保育”意为保护和养育,“院”指机构或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育院的职能和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孤儿收养,到现在的多元化儿童福利服务。
在**,保育院常常与社会责任和政府福利政策联系在一起。它们是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旨在保障弱势儿童的基本权益。
提到保育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温暖、关怀和希望,也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公和儿童困境的反思。
个人经历中,保育院可能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奉献的地方,许多人通过志愿服务或捐赠来支持这些机构。
在诗歌中,可以将保育院比作“希望的花园”,在故事中,它可以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成长的地方。
保育院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室内环境、孩子们的笑声和教育活动的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运作方式,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照顾和教育需要特别关怀的儿童。
保育院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特定的社会机构,也反映了社会对儿童福祉的关注和责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社会关怀和责任感。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育】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育,生也。 、 《书·盘庚》-无遗育。 、 《国语·晋语》-至如今不育。 、 《国语·周语》-子孙蕃育之谓也。 、 《易·渐》-妇孕不育,失其道也。
【组词】
节育、 育孕、 生儿育女
3.
【院】
(形声。从阜(fù),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院,垣也。 、 《玉篇》-院,周垣也。 、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 汉·司马光《西江月》-深院月明人静。
【组词】
前院;后院;深宫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