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4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41:31
“无明无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光明,也没有夜晚。基本含义是指环境或状态极端恶劣,不分昼夜,没有光亮,常用来形容极度黑暗或困难的情况。
“无明无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极端恶劣环境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描述物理环境,也用于描述心理状态。
在中国文化中,光明往往象征着希望和正义,而黑暗则象征着绝望和邪恶。因此,“无明无夜”这个成语在描述社会不公或个人困境时,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压抑。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极端困难中挣扎的人们,以及那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时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描述一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时使用过这个成语,它帮助我表达了我当时的无助和绝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无明无夜的深渊里,我寻找着那一丝微光,希望的光芒。”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黑暗的房间,没有任何光线。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低沉、缓慢的乐曲,传达出无明无夜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the dark”或“pitch black”,但它们没有“无明无夜”这样强烈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无明无夜”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极端的黑暗环境,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心理状态。它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极端困难的情况。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引证】
《说文》-朙,照也。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照临四方曰明。 、 《诗·齐风·鸡鸣》-东方明矣。 、 《国语·周语》-明,精白也。 、 《书·洪范》-视曰明。 、 《礼记·中庸》-明则著。 、 《尔雅》-明星谓之启明。 、 《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 、 《荀子·天论》-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 唐·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 苏轼《赤壁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方苞《狱中杂记》-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明月斜挂。 、 唐·杜甫《春夜喜雨》-江船火独明。 、 蔡元培《图画》-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明星、 明珠、 明明、 明丢丢、 明晃晃、 明晦、 明彩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夜,舍也。天下休舍也。 、 《广雅》-夜,暮也。 、 《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夜呼旦。 、 《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辛卯夜,恒星不见。 、 《周髀算经》-夜者阴。 、 《诗·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 《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 、 《世说新语·自新》-三日三夜。